管理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量化和计分方法
2025-09-08 13:42:50 浏览:

管理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量化和计分方法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量化和计分方法
(学硕部分)
        一、评审指标
        评审指标分为两个部分,满分100分:(1)政治思想表现(最高20分);(2)科研情况(最高80分)。
        二、评办方法
        (一)政治思想及日常行为表现(20分)
        见“71 号文件”附件六《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及日常表现评价方法》。
     (二)科研情况(80分)
        科研考核可包括自本阶段研究生入学之日起以下项目:学术论文、科研项目、专利、竞赛、科研获奖、有论文交流的学术会议等。本阶段自研究生入学日起,未在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评选中使用过的科研成果都可使用。科研考核所确定的成绩需进一步“归一化”处理,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以参评研究生中科研最高分为标准按80分“归一化”折算出每位研究生科研分,分值按四舍五入保留位小数。例如,有20名研究生参评,其中学生甲科研最好,假定其科研累积分为135分,学生乙较弱,假定其科研累积分为85分,那么通过折算,学生甲的科研分为 135÷135×80=80分,学生乙的科研分为 85÷135×80≈50.4 分。

        1、学术论文

        在读期间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见刊),第一署名单位为辽宁师范大学,导师(本阶段本人第一指导教师)除外,前3位作者有效。按作者排序,得分权重分别为: 一位作者 100%;二位作者70%、30%;三位作者50%、30%、20%。论文等级标准参见学校科研处关于期刊等级的认定标准。加分标准:
        注:论文必须为专业期刊(正刊)上发表的专业论文,存在争议的,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其他期刊论文限报2篇。所有排名均为除导师外排名,下同。
 
        2、科研项目
        (1) 参加省(部)级专业科研课题获批者,在项目结题证书或申请书上,排名5名以内加1.5分;6-10名加1分;参加市级科研课题获批者,在项目结题证书或申请书上,排名 5 名以内加1分;6-10名加0.5分。
        (2) 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的,得分在省(部)级科研课题得分基础上乘以2;
        (3) 主持学校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加1分。科研项目等级存在争议的,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参照科研处规定认定。
        3、发明专利
        (1) 与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的加5分;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加3分;获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的加2分;软件著作权授权的加2分。
        (2) 排名及得分权重参见“学术论文”条目。
        4、竞赛
        代表我校参加各类竞赛,学校认定的国赛一、二、三等奖,分别得6、4、3 分。学校认定的省赛一、二、三等奖,分别得3、2、1 分。参赛人数超过1人,个人得分按贡献大小分别计算。有一、二、三等奖的竞赛优秀奖按相应级别三等奖分值的一半计算,没有一、二、三等奖的竞赛优秀奖按相应级别二等奖分值计算。

        5、学术会议

        最高 2分。参加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且做大会报告者加2分,提交论文且有论文集正式出版者加1.5分,提交论文且有非正式出版论文集者加0.5分。排名及得分权重参见 “学术论文”条目。以上均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6、论文获奖

        (1)获得省级及以上社会科学成果奖(政府奖)一等奖就6分、二等奖佳4分、三等奖加2分。获得市级社会科学成果奖(政府奖)一等奖加4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
奖加1分。获得其他省级及以上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加1.5分、二等奖加1分、
三等奖加0.5分。获得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论文奖一等奖加4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分。存在争议的,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
(2) 咨政建议:省级1.5分,市级1分.
(3) 排名及得分权重参见“学术论文”条目。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量化和计分方法
(专硕部分)
 
二年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MTA)
        一、申请条件
        申请条件须符合《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2024年修订)》的申请条件要求。
        二、名额分配
        国家奖学金名额按专业人数比例分配至各专业(采取取整的办法,不进行四舍五入)。其中,各专业分配名额的整数部分,由专业按计分方法进行第一轮评审,排名靠前的获得;小数部分为各专业共享名额,进行第二轮评审,仅计算思想政治(占比20%)、专业竞赛和科研能力原始分值(占比80%,归一化),得分高者胜出。
        三、评审指标
        (一)思想政治评价(最高20分):其中,客观评价10分,主观评价10分;
        (二)学习成绩(最高50分):须提供本专业全部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基础课成绩,课程门数按教学计划不得缺项。
        (三)专业实践(最高25分):专业实践包括专业竞赛和专业实践两个部分,其中,专业竞赛限填3项;专业实践限填3项;专业实践得分总计归一化后计入总分;
        (四)科研能力(最高5分):科研能力包括学术论文、科研立项、发明专利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限填1项;科研能力得分总计归一化后计入总分。
        四、 计分方法
        1、思想政治评价 (20 分)
        见《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及日常表现评价方法》。
        2、学习成绩 (50 分)
        学习成绩最低要求: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所有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课程平均成绩须在 80 分(含 80 分)以上,且单科成绩不低于 60 分(重修通过成绩最高按 60 分计)。
        学习成绩分数量化计算方法:将所有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出平均分,然后再按满分50分折算出最终分, 分值按四舍五入保留1位小数。例如,某生 7 门课平均分85分,其学习成绩项目得分为85*0.50=42.5分。专业选修课成绩因各评分标准差异较大,不纳入参评项目,但考试单科成绩均须达到良好。非个人原因没有修完培养计划规定课程的研究生申请参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只能参加“校评”指标竞争。成绩要求:已修公共学位课与专业基础课初次考试单科成绩均须达到及格且平均成绩须在80分(含80分)以上。
        3、专业实践 (25 分)
        专业实践考核包括自研究生入学之日起以下项目:参加各级别专业竞赛、专业实践(含见习、实习)等方面。专业实践考核所确定的成绩需进一步“归一化”处理,具体计算方法举例如下:专业实践最高分为标准按25分“归一化”折算出每位研究生得分,分值按四舍五入保留1位小数。例如,有20名研究生参评,其中 学生甲最好,假定其累积分为135分,学生乙 较弱,假定其积分为85 分,那么通过折算,学生甲得分为 135÷135*25=25 分,学生乙得分为 85÷135*25≈15.7分
        注:已在获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或学业奖学金时使用过的专业实践加分项目,本次不加分。
        (1)专业竞赛
        代表我校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学校认定的国赛一、二、三等奖,分别得6、4、3分。学校认定的省赛一、二、三等奖,分别得3、2、1分。参赛人数超过1人,个人得分按贡献大小分别计算。
        (2)专业实践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项目及得分标准由专业学位中心根据各自实践方案自行  确定。
        4、科研能力( 5 分)
        科研方面包括学术论文、科研立项、发明专利三个部分。
        注:已在获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或学业奖学金时使用过的科研加分项目,本次不加分。
        (1)学术论文
        在读期间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见刊),第一署名单位为辽宁师范大学,导师(本阶段本人第一指导教师)除外,前3位作者有效。按作者排序,得分权重分别为:一位作者100%;二 位作者70%、30%;三位作者50%、30%、20%。论文等级标准参见学校科研处关于期刊等级的认定标准。加分标准:
A 类期刊15分;B类期刊10分;C类期刊:CSSCI期刊7分、中文核心期刊6分,其他4分;D 类期刊2分。
        注:论文必须为专业期刊(正刊)上发表的专业论文,存在争议的,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D类论文限报2篇。
        (2)科研项目
        ①参加省(部)级专业科研课题获批者,在项目结题证书或申请书上,排名5名以内加1.5分;6-10名加1分;参加市级科研课题获批者,在项目结题证书或申请书上,排名5名以内加1分;6-10名加0.5分。
        ②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的,得分在省(部)级科研课题得分基础上乘以2;
        ③主持学校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加1分。
        科研项目等级存在争议的,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参照科研处规定认定。
        (3)发明专利
        ①与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的加5分;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加3分;获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的加2分;软件著作权授权的加2分。
        ②排名及得分权重参见“学术论文”条目。
 
三年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MLIS)
        一、申请条件
         申请条件须符合《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2024年修订)》的申请条件要求。
        二、名额分配
        国家奖学金名额按专业人数比例分配至各专业(采取取整的办法,不进行四舍五入)。其中,各专业分配名额的整数部分,由专业按计分方法进行第一轮评审,排名靠前的获得;小数部分为各专业共享名额,进行第二轮评审,仅计算思想政治(占比20%)、专业竞赛和科研能力原始分值(占比80%,归一化),得分高者胜出。
        三、评审指标
        (一)思想政治评价(20 分):其中,客观评价10分,主观评价10分;
        (二)专业实践(60分):专业实践包括专业竞赛和专业实践两个部分,其中,专业竞赛限填3项;专业实践限填3项;专业实践得分总计归一化后计入总分;
        (三)科研能力(20分):科研能力包括学术论文、科研立项、发明专利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限填1项;科研能力得分总计归一化后计入总分。
        四、 计分方法
        1、思想政治评价 (20 分)
        见《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及日常表现评价方法》
        2、学习成绩 (不占分)
        学习成绩最低要求: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所有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课程平均成绩须在 80 分(含 80 分)以上,且单科成绩不低于 60 分(重修通过成绩最高按 60 分计)。专业选修课成绩因各评分标准差异较大,不纳入参评项目,但考试单科成绩均须达到良好。非个人原因没有修完培养计划规定课程的研究生申请参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只能参加“校评”指标竞争。成绩要求:已修公共学位课与专业基础课初次考试单科成绩均须达到及格且平均成绩须在80分(含80分)以上。
        3、专业实践 (60 分)
        专业实践考核包括自研究生入学之日起以下项目:参加各级别专业竞赛、专业实践(含见习、实习)等方面。专业实践考核所确定的成绩需进一步“归一化”处理,具体计算方法举例如下:专业实践最高分为标准按60分“归一化”折算出每位研究生得分,分值按四舍五入保留1位小数。例如,有20名研究生参评,其中 学生甲最好,假定其累积分为135分,学生乙 较弱,假定其积分为85 分,那么通过折算,学生甲得分为 135÷135*60=60分,学生乙得分为85÷135*60≈37.8分。
        注:已在获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或学业奖学金时使用过的专业实践加分项目,本次不加分。
        (1)专业竞赛
        代表我校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学校认定的国赛一、二、三等奖,分别得6、4、3分。学校认定的省赛一、二、三等奖,分别得3、2、1分。参赛人数超过1人,个人得分按贡献大小分别计算。
        (2)专业实践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项目及得分标准由专业学位中心根据各自实践方案自行  确定。
        4、科研能力(20分)
        科研方面包括学术论文、科研立项、发明专利三个部分。
        注:已在获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或学业奖学金时使用过的科研加分项目,本次不加分。
         (1)学术论文
        在读期间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见刊),第一署名单位为辽宁师范大学,导师(本阶段本人第一指导教师)除外,前3位作者有效。按作者排序,得分权重分别为:一位作者100%;二 位作者70%、30%;三位作者50%、30%、20%。论文等级标准参见学校科研处关于期刊等级的认定标准。加分标准:
        A 类期刊15分;B类期刊10分;C类期刊:CSSCI期刊7分、中文核心期刊6分,其他4分;D 类期刊2分。
        注:论文必须为专业期刊(正刊)上发表的专业论文,存在争议的,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D类论文限报2篇。
        (2)科研项目
        ①参加省(部)级专业科研课题获批者,在项目结题证书或申请书上,排名5名以内加1.5分;6-10名加1分;参加市级科研课题获批者,在项目结题证书或申请书上,排名5名以内加1分;6-10名加0.5分。
        ②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的,得分在省(部)级科研课题得分基础上乘以2;
        ③主持学校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加1分。
        科研项目等级存在争议的,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参照科研处规定认定。
        (3)发明专利
        ①与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的加5分;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加3分;获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的加2分;软件著作权授权的加2分。
        ②排名及得分权重参见“学术论文”条目。
 
        本评审量化和计分方法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由管理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小组负责解释,一切以学校相关文件为执行标准。
成果审核办法参照教师职称评审相关规定执行。成果认定以学校现行文件为准。
 
 
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2025.9.8